冰城雪国,雪一直下,寒风凛冽。《悬崖之上》是张艺谋执导的首部谍战片,由“暗号”“行动”“底牌”“迷局”“险棋”“生死”“前行”几个段落组成。影片以20世纪30年代伪满统治下的哈尔滨为故事背景,全景讲述了从苏联接受特训的中共谍报人员张宪臣、王郁、楚良、小兰空降回国,潜入城市,执行代号为“乌特拉”(俄语为“黎明”之意)的秘密任务的故事。
电影镜头里,雪一直在下,森林里、火车站外厚厚的积雪,电影院门口一直飘着的雪花,以及被冰雪覆盖的城市街道都富有深意。这种环境的塑造,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冷峻的环境中,心随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寒冷的环境也烘托出谍报人员斗争环境的残酷与凶险。
电影中令人揪心的镜头,使观众唏嘘落泪,而情节也是悲壮激烈、动人心弦。张宪臣看到自己的孩子在酒店门口流浪乞讨却不能相认时的辛酸与无奈,楚良为保全战友决然吞下“白色药片”自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周乙面对战友身受酷刑却无能为力的心如刀绞,不顾自己身处险境还勇敢沉着地完成任务的冷静与机智……人性之下,是本能;人性之上,是信仰。4人特工小组舍生取义,是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活着。这才是对生命的最大悲悯和尊重。
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影视剧的一大看点,也是创作的难点。《悬崖之上》对剧中人物的复杂性、人在极端情况下的反应、绝境之中的反应都有着较为深刻的刻画。片中的地下党员都肩负使命,容不得丝毫疏忽,执行任务前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但又不放弃每一次活着的机会。有的人死了,轻如鸿毛;有的人死了,却重于泰山。为了信仰和使命,有的人什么都能放弃,甚至是生命。遇到艰难险阻时,唯有意志坚定的人才能跨越过去。张宪明经受住敌人的严刑拷打,直到最后被枪杀,是英雄;谢子荣也经历了严刑,但恐惧死亡,成了叛徒,遭人唾弃。张艺谋把角色的心理揣度到了极致。执行任务时父亲看向孩子的眼神,妻子得知丈夫就义后躲在厕所里强忍的隐泣,英雄走向敌人时的决绝,都是那个年代残酷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人性。看过《悬崖之上》,我们会想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正是由张宪明那样的有名的或无名的革命先烈用流血牺牲换来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党和国家、不热爱生活呢?如果先烈们不是有着杀身成仁的热血丹心,何来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凛然大义?如果不是胸怀矢志不移的崇高理想,何来无私无畏的前赴后继?
高度紧张的节奏感是《悬崖之上》的一大特点。由于叛徒出卖,4人特工小组从跳伞落地的那一刻开始,就遭遇敌人的陷阱和围追堵截。电影里并未出现真正的悬崖,但随着情节发展,观众的心总是悬着,犹如行走在悬崖之上,为剧中人物面临的生死抉择紧张和担心。一直到影片即将结束,观众的紧张情绪都不能得到舒缓。特务头子似乎解除了对卧底的观察,但一句“内鬼暂时不查了,他自己会跳出来的”又为卧底最终被发现的结局作了铺垫。卧底什么时候会暴露?又是怎样暴露的?影片的留白给观众带来了窒息般的感觉。影片没有将地下党周乙的结局说出来,但是通过前面的暗示,观众已经知道他牺牲自己保全了同志。这个结尾渲染出共产主义者的大无畏精神,让观众看到了革命先烈的无悔付出,再一次感慨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