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生活在秦岭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山里有许多野生的果子。野莓子是其中一种,也是我童年最喜欢吃的野果之一。
长大后,我从书本里知道了,野莓子学名叫覆盆子,就是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的“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的覆盆子。我还知道,野莓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价值高。时隔多年,留在记忆深处那采摘野莓子的场景常常浮现于脑海,挥之不去。
我常常在石崖边、灌木丛中或小溪旁,看到野莓子长长的红褐色枝条匍匐在地,点缀着山野风光。因为喜欢吃野莓子,我对野莓子的枝条比其他任何植物的枝条都熟悉。
野莓子枝条上不但有椭圆形状、手掌大小的碧绿色叶子,还有一层细密直挺坚硬的倒钩刺。如果不小心被枝条挂住,就会被倒钩刺扎得生疼。平日里,我和小伙伴惧怕那些枝条的威力,不肯无故靠近,远远看见就会绕道而行。野莓子就这样无拘无束、不受惊扰地沐浴着阳光雨露,在山野中尽情生长。
然而到了六七月份,当那些带刺的枝条上坠满黄的、红的果子时,我们就再也忍不住了。一群小伙伴争先恐后地跑去采摘,全然不顾枝条上的刺。我们越过乱石或爬上石崖,靠近一簇簇野莓子,一手抓住一根坠满野莓子的枝条,一手挑拣熟透的野莓子送入口中。
野莓子香甜的气味也吸引着鸟雀等小动物。红透鲜甜的野莓子上常常爬满了蚂蚁,有时蜗牛也会赶来分一杯羹。还有那毛毛虫,一旦我们不小心碰到,那感觉比被野莓子枝条扎了还疼。野莓子酸甜可口,实在太诱人了。我们一边摘一边吃,才不管有没有灰尘或是毛毛虫。
回家前,我们会挑拣野莓子最红最多的枝条,小心翼翼地折下来,扎成一束。野莓子果在绿叶的映衬下红得晃眼,令人垂涎欲滴。我们举着那串串野莓子,如同举着一把火炬,一路欢欣雀跃地回家,想让劳作一天的大人也品尝那份香甜美味。
被野莓子点缀得通红一片的山坡和溪畔,洒满了我们童年欢快的笑声。那洋溢着天真、写满了喜悦的脸庞,一颗颗鲜红的野莓子,嗡嗡飞舞的蜂蝶,还有被野莓子枝条扎破的小手,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成为长大后久久回味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