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在楚寨发酵制品生产车间晾晒酒曲。

工人在楚寨发酵制品生产车间进行酒曲烘干作业。

酒曲成品展示销售。

归州镇向家湾村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施工现场。

向成军(右)和向亮亮(左)在楚寨发酵制品实验室调制土酒曲配方。

向亮亮在向家湾村酒曲药材基地采摘红蓼花。
8月25日,湖北省秭归县归州镇向家湾村湖北楚寨发酵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电气化生产设备运转如飞,一颗颗洁白溜圆的小酒曲不断地从流水线上涌出。公司负责人向成军正仔细抽查着产品的质量。
今年55岁的向成军,因先天肢体残疾,曾是向家湾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6口人仅依靠祖传的酒曲中草药配方制作土酒曲,勉强维持生计。
2011年之前,山崖上两间老旧土坯房里,几盏昏黄的白炽灯下,向成军和20名工人用柴火做燃料,依靠纯手工加工土酒曲,一天最多生产150斤。
依靠自然晾晒方法,酒曲一年只有7个月的生产期,遇上梅雨季,损失更严重。到了年底算笔账,除去成本,向成军一家只能收入几千元。
2012年,向成军购置了少量酒曲加工机械设备。当时村里的农网改造工程还没有完工,整个村子全靠一台50千伏安的变压器供电,向成军新购置的设备只能摆在屋角闲置。
2014年,秭归县供电公司划转给国网湖北电力。此后,3亿多元农网改造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秭归,向家湾村村民不再为电操心了。
向成军的大儿子向亮亮,是听着土酒曲的故事长大的。2017年年底,在外地做电商生意的向亮亮回家过春节。他惊喜地发现,家乡硬化的乡村公路直通村里,公路边线杆整齐排列,线杆上架着崭新的导线,200千伏安的变电台区就立在自家门口。向亮亮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2018年年初,向成军父子自筹资金380多万元,在公路旁建起2400平方米的厂房,购置了一套全电气化流水作业生产设备,注册成立了湖北楚寨发酵制品有限公司,为5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好酒源自好粮。向成军父子还成立了稞粮产销专业合作社,领着45名村民种植酒曲原材料红蓼花和丝茅草,直供公司。秭归供电公司归州供电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主动上门服务,把动力电直送到车间,酒曲规模化生产很快走向正轨。
现代化生产车间代替了烟熏火燎的传统生产作坊,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保障设备正常运转,自然晾晒方式转变为智能化温控发酵、电烘箱烘干。
有了可靠的电力保障,工厂里的生产设备满负荷运转,每天6000斤优质酒曲生产量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客户。2020年,向成军的公司总产值达到400多万元,在工厂里就业的村民人均年收入1.3万元。
“我们最近又成功研发出黄酒、米酒、醋等新产品,并开始通过网络销售产品。新产品一上线就吸引了全国47家电商加盟,今年销售收入预计可以突破1000万元。”向亮亮信心满满地说。
土酒曲酿醇香的故事还在继续。几代人匠心不辍,供电人倾心服务,让向家湾村人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